调整结构 创新管理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期次:第283期    作者: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院长 苏本跃   查看:18

  在习总书记“三严三实”讲话精神和学校建设应用性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目标引领下,对于计算机学院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强化应用性学科专业建设,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强化管理创新,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美誉度。
  第一、学科专业要在结构调整中寻求新的突破点和增长点计算机学院的几个专业都是工程应用型专业,在高速发展的信息产业中如何主动适应市场和行业的需求是我们亟待破解的难题。对此,我们力求化被动为主动。
  首先,有意识、有目标、有计划地发展具有明显行业应用背景和特色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在交叉融合中寻求新的增长点和突破点,在交叉融合中进行有限资源的高效整合。例如,结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加快建设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有意识强化与行业部门和骨干企业的联合,力争做到教用结合、校企无缝衔接。
  其次,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水平和目前信息类产品的开发要素,我们坚持加强专业群建设,并积极以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为主线、计算机软件、通信工程、信息系统、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相互联动,在产生合力的同时又能凸显各自的专业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打通电子信息类各专业间的互联互通。
  第二、应用驱动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为学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立足于信息产业的工程应用性人才培养是计算机学院的根本任务,除了必要的思想和人文素质教育之外,我们认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化是计算机专业生存的生命力所在,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必由之路。我们的做法是“应用驱动、分类指导”。
  在内容上,我们在进行通识教育的同时力求不降低学生的专业化程度,避免人才的同质化甚至低质化。现在的信息产业中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人才需求与供给矛盾尤为显著,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专业化培训。
  在路径上,我们要求专业建设必须在行业部门和企业的密切配合下进行,因此专业的生命基因里必然带有产业的要素。合作的内容从课程、教材改革到联合开展实习实训,再到实际项目的开发和联合攻关。从而使得在人才培养上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堂延伸到企业。在应用驱动和项目驱动下完成工程应用性人才的快速成长。而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中心等质量工程项目的示范引领更是为我们加强专业化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插上了翅膀。
  第三、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首先,专业化人才队伍是培养人才专业化的根本保证,其次,专业化人才队伍也是高水平学术成果显现的根本保证。
  对于计算机学院来说,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首先体现在信息化应用创新水平和应用性成果的研究探索中。项目化驱动是锻炼强应用的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项目合作,在应用中找课题,提升了教师的科技开发水平,同时又把生产实际中开发案例带回到课堂上,通过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实现教学、科研两促进。
  另一方面,通过强应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培养可着力打造一批高水平应用性科研成果。
  校领导在培训班也都提到:高水平标志性成果是形成学校特色的重要方面。我们认为,在信息领域应用性研究和开发同样可以出高水平成果,难度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要更加强化专业化人才队伍团队建设,注重在应用中的探索和成果积累,这是在应用上出高水平成果的基本保证。近几年主要在“应用引领、项目驱动、队伍整合、产学研合作”四个方面下大力气。力争“将论文写在项目里、将专利写在产品上、将成果转化在市场里”,以期尽快培育出标志性的应用性成果。